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求是理学论坛――香港大学赵国春教授学术报告精彩回顾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7-05-03    访问次数 :2245

2017427日,应威尼斯7026官网“求是理学论坛”项目邀请,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地质学会(AGU)会士、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赵国春教授作报告,报告在威尼斯7026官网玉泉校区第六教学楼203教室进行,题目为“Columbia(Nuna)超大陆聚合、增生和裂解及其在华北克拉通上的记录”。威尼斯7026官网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由陈汉林院长主持。

赵国春,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学、变质岩石学、大地构造学、超大陆重建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国家基金重大项目“Pangea的东亚重建的首席科学家;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合与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第一完成人,同年当选为。1998年以来在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SCI他引用12000余次。主要学术成果:首次提出全球规模的20-18亿年大陆碰撞事件导致ColumbiaNuna)超大陆的形成;在华北发现两条19.518.5亿年前的喜马拉雅型陆-陆碰撞带,并提出华北克拉通基底是由若干微陆块在早元古代相互拼合而成。目前担任国际SCI刊物《Precambrian Research》主编,《Gondwana Research》和《Geoscience Frontiers》副主编,《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中国科学-D缉》、《科学通报-地学》《岩石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等刊物编委。

 

赵老师以“什么是超大陆?”这个问题开始介绍超大陆(Supercontinent)的研究背景,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它的定义,进而从地球史上Pangea(距今约2.5亿年)、Rodinia(距今约10亿年)和Columbia(距今约18亿年)三个超大陆存在时间推测超大陆拼合旋回周期约为7.5亿年,从重建大陆历史和发展大陆动力学新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在地史中的适用下限、地球内外圈层物质循环转化与成矿、全球“冷室效应”和生物大灭绝等角度分析讲述了研究超大陆演化的意义。

 

关于超大陆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上,而关于其论文投稿者与审稿人之间的Idea“争夺战”,赵老师则以生动风趣的话风与在坐师生分享,之所以生动,是因其本人关于Columbia超大陆的提出与前者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由于审稿人的原因,他率先提出的前Rodinia超大陆——Hudson超大陆被后来的Columbia超大陆所替代。Columbia现在被大多数研究者称为Nuna超大陆,该大陆经构想提出、国际地科联成立专项研究中心到超大陆复原,一波三折,至今初见成效。师生们兴趣盎然地听着这段科研故事,眼神间流露出些许惋惜之感,然而赵老师至今仍然是这方面国际公认的研究专家!

Columbia超大陆聚合发生在距今2.0-1.8Ga,全球北美、南美和西非、南非、格陵兰、波罗的、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古大陆经碰撞造山带拼合在一起;在距今1.8-1.3Ga长地质时间中,板块边缘通过俯冲而增生,形成大陆边缘增生带,其中1.6-1.3Ga期间开始伸展;在距今约1.3Ga,由于超级地幔柱作用而裂解。该大陆聚合过程在华北克拉通表现为东部陆块(有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沿着胶--吉带拼合而成)和西部陆块(由阴山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沿着孔慈岩带拼合而成)沿着中部带拼合进而发生俯冲增生,晚期伸展,克拉通破坏,发育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熊耳等裂谷带。这部分是本次报告的核心部分,赵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向大家简单明了交代了Columbia聚集、增生、伸展和裂解的地质、地化、年代学和古地磁学证据,由此在华北克拉通上进一步论证其过程。

 

本次报告随着杨树锋院士、章凤奇、厉子龙等各位老师的有价值的提问及赵国春教授的耐心回答宣告结束。

     

杨树锋院士提问                                           章凤奇老师提问

  

厉子龙老师提问                                           赵国春教授作答